本教會源出巴色差會,據歷史記載,巴色差會是於主後1815年由歐洲改革宗與信義宗之先賢在瑞士的巴色城所創立;主後1846年,巴色差會差派韓山明、黎力基兩位宣教士到中國傳揚福音,並於廣東省客家人集居的區域建立起巴色會。 主後1882年,英屬渣打公司為開發北婆羅洲,特別遣派人員到達香港與巴色會當局洽商招募客族人仕前來開發事宜,後透過黎立基牧師招得第一批為數十余家巴色會會友航抵古達開墾種植;彼等平日種作,主日則停工並在其中一會友家中聚會,敬拜事奉恩主,建立起主的教會,此為本會歷史的開端。 本會與當日中國巴色會(後改稱崇真會)乃一脈相傳,在宗派背景上,同受改革宗與信義宗的影響,擁有兩個傳統組合的特色,卻又不完全承受任何一方的體制與教義,這確是本會傳統之獨特性。 一般而言,本會在制度和組織方面接近改革宗;教會所採用的議會制度和支、區、大會、總會等級會組織法乃源自改革宗的傳統,而本會牧師、教師、長老、執事等四種職責制度,以及長老執事在此制度下於各級會之顯著地位亦為改革宗的特色,然而本會在神學和教義方面卻近于信義宗,即高舉聖經之權威為信徒信仰與生活的最高準則,同時強調因信稱義的道理。在此神學與教義中,吾等深信人既蒙稱義,即當靠著主的恩典傳揚福音,並服務教會,惟善行非得救之因,乃得救之果,此與改革宗教導善功對得救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在本會會章通則第二條即將信義宗之信仰與愛心並重的神學教義明確地刻劃出來。 主後1949年,本會與美國信義會建立起密切的宣教合作,從而加強與信義宗教會的聯繫,及至主後1979年,本會獲得接納加入世界信義宗聯會為會員,在宗派上與信義宗取得認同;至此,本會即名正言順地成為普世主流教會之一員。
更多消息> |
如需獲悉該會最新消息,敬請直接與該會聯繫。 |
● Youtube ● IG
|
|
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中文大會
BASEL CHIRSTIAN CHURCH OF MALAYSIA CHINESE GENERAL COUNCIL
|
|
|